唐朝某年夏日午后,一个瘦小汉子来到国清岙里转弯处,还仰头想着做诗不知道转弯,一脚踩到一个睡在大樟树下的胖和尚身上。
胖和尚哎呀一叫跳起来,随脚踢在瘦小汉的脚栋上。脚栋一软,瘦小汉摔了个嘴啃泥。胖和尚转怒为喜,哈哈笑起:“客官一脚绊,跪拜天台山。”
“唷!法师也会做诗?!”瘦小汉一惊一喜,慌忙爬起,“刚才小人想做诗误踩到大师,恕罪恕罪!刚才一脚绊绊出了灵感,我的诗马上要脱口而出了!”
“哈哈,看来也是个大痴。”
瘦小汉顾自手舞足蹈,指点着路边古树藤萝、溪涧碧水、对岸白莲,摇头晃脑吟出诗来——
隐士遁人间,多向山中眠,
青萝疏麓麓,碧涧响连连。
腾腾且安乐,悠悠自清闲。
免有染世事,心静如白莲。
“真是好诗!”胖和尚由衷赞叹,想自己做的不过顺口溜而已,“敢问客官尊姓大名?读过什么书?”
“流浪之人哪有什么大名!我老家长安,排行第三,就叫安三吧。至于书倒读过不少,国子监毕业,中过进士,只因个子矮小,曾经四五选,嫌身不得官。唉,大师你呢?法号叫啥?”
“我更不知自己是谁了,是丰干师父在寺外山岭上拾来养大的,就叫拾得,只在厨房烧火,哪有法号?自然也没正经读过书,只是闲时跟着师父们念经识字而已。哦,你想做隐士,不妨隐进寺里来,让我跟你学做诗如何?”
“我也做不好,互相学习吧。我是想隐居,寻了好多地方呢!南方瘴疠多,北地风霜甚,荒陬不可居,毒川难可饮。今日终于寻到这里了,卜择居幽地,天台更莫言。至于隐进寺院,我不想……”
“家里还有什么人放不下?”
“我兄赌博败了家,家中父母都过世了,妻子也跑掉了……”安三叹道。
“哦,你娶过妻,还在想妻吧!我从小就听师父说‘女人是老虎、女毒猛于虎’,男人一旦染上就很难放下。我从来不想女人红光满面,你想多了吧面黄肌瘦。”
“这个……食色性也,任何人为的禁欲都是不人性不自然的。”
“你是女毒中得太深了!”拾得忽然手指前方,“看,丰干师父骑虎回来了!他说老虎尚可降服为坐骑,女毒中得太深就难以降服了。”
丰干师父骑着一只黄虎缓缓而过,看都没看他俩一眼,口里却念:“阿弥陀佛,六根未净,受苦去吧!”
安三问:“除了出家,天台山何处隐居最佳?”
拾得说:“天台山隐居佳处多矣,赤城山、石梁、华顶、桐柏等等附近……你可以这山上那山下,自去寻找好啦!”
于是,当天午后安三就去走访了赤城山,回来跟拾得要点剩饭同宿寺里柴间,做诗云——
丹丘迥耸与云齐,
空里五峰遥望低。
雁塔高排出青嶂,
禅林古殿入虹蜺。
风摇松叶赤城秀,
雾吐中岩仙路迷。
碧落千山万仞现,
藤萝相接次连溪。
第二天,安三去看了石梁,做诗云——
迥耸霄汉外,云里路岧绕。
瀑布千丈流,如铺练一条。
下有栖心窟,横安定命桥。
雄雄镇世界,天台名独标。
而后,他又去华顶看了,做诗云——
闲游华顶上,日朗昼光辉。
四顾晴空里,白云同鹤飞。
在这段时间里,他的足迹遍及天台的山山水水,最后选择翠屏山下的小山村作为隐居地。这里平野与大山相交,前景开阔,背靠厚实。他不出家却酷爱佛道两家的教义哲理,翻上后背岭头就是著名道观桐柏宫,下行没几里就是佛教名刹国清寺,走动交流都很方便。他想单门独户隐居有危险,大乡村则太热闹,小山村安静最好。
过了一段时间,安三安定下来了,某日来到国清寺,很高兴地跟拾得说了,还说小山村里有个雕兰姑娘有意招他为婿呢!
“阿弥陀佛!”拾得双手合什道,“女毒猛于虎,丈夫有得苦。”
“有苦也有甜,俗人皆这般。”丰干在旁搭腔道,“尘缘未绝三十年,做牛做马自明白。”
安三不听劝阻,自回翠屏山下小山村,结婚生子,努力劳作,天伦之乐,虽多苦难也心甘。
30年后,妻子儿子都亡故了,房产归叔伯, 65岁的安三又成了独自人,两手空空来国清寺与老友相见。
“阿弥陀佛!”拾得合什道,“色空、人空、财空,一场空。这回皈依了吧,佛祖也不笑你。”
“不……”
“莫非你还想再找女人?”
“那倒不想了。”
“这就是了,趁丰干师父还健在,他给主持说句话灵,其他人说还不灵呢!”
“实说了吧,我对出家一直没有好印象,做过一首诗怕你们不高兴从未拿出来,现在念给你听听吧。”安三有些迟疑地轻声吟出声来——
……何名为出家,奢华求养活……
美舌甜唇嘴,谄曲心钩加。
终日礼道场,持经置功课。
炉烧神佛香,打钟高声和。
六时学客舂,昼夜不得卧。
……苦哉佛陀耶。
拾得叹道:“看来,你与我佛真无缘。”
“呵呵,似僧似道,非僧非道,纯自然之人,当归纯自然中去!”丰干师父骑虎归来,指点道,“离此七十里有座寒石山,山脚有个寒岩洞,离村也不远……”
没等丰干说完,安三就惊叫起来:“丰干师真知我也!我就去寒岩洞静静修炼。”
此后,安三就去了寒石山,变成了寒山。寒山每月都要来国清岙一两次,与好友拾得、丰干叙旧做诗交流。其中一次最重要的交流诗代表作,充分表现了三贤的亲密关系和各自的性格特点——
寒山云:
惯居幽隐处,乍向国清中。
时访丰干道,仍来看拾公。
独回上寒岩,无人话合同。
拾得云:
寒山住寒山,拾得自拾得。
凡愚岂见知,丰干却相识。
见时不可见,觅时何处觅。
……若问年多少,黄河几度清。
丰干云:
……一身如云水,悠悠任去来。
逍遥绝无闹,忘机隆佛道。
寒山特相访,拾得常往来。
论心话明月,太虚廓无碍……
后来,人们在寒山拾得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造起了一座凉亭,名叫寒拾亭;又把丰干经常骑虎来回的路道叫做丰干道,把丰干经常骑虎进出的石桥叫做丰干桥。